点击上方蓝字“新浪娱乐”→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就能快速找到我们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看不懂一些国产剧的流行。
前有印度式运镜↓
(《春闺梦里人》▲)
后有PPT转场↓
(《不完美受害人》▲)
刚刚大结局的《曾少年》,谢乔和秦传这对青梅竹马修成正果。
在一起后过第一个情人节,前面的场面拍得浪漫又温馨,
结果到了吻戏的时候,转场是这样的:
就问这谁能忍住不出戏啊!
鹿晗:后期听我说谢谢你。
同部剧男一和男二打架的场面,同样非常炸裂。
这个仰拍机位↓
这个五毛特效+慢放↓
情敌打架,但是铠甲勇士版。
提到PPT转场,想必很多网友脑海里内已经自动联想到了“李木戈”的名字。
从让他声名大噪的《东宫》起,
就是各种花式PPT,
再到最新这部《我的人间烟火》。
是有一些PPT转场的DNA在身上的。
国产剧里的迷之运镜我们之前盘点过,今天来看点正面案例洗洗眼睛。
好的镜头语言有多重要?
一个永不过时的例子:《穿普拉达的女魔头》。
安妮·海瑟薇饰演的安迪初入时尚杂志,从一个平平无奇的职场菜鸟变得越来越漂亮时髦。
为了体现主人公的变化,导演用了一段堪称经典的长镜头↓
五次转场,安迪的穿着打扮不断更新升级,颇有一种大变活人的感觉。
选择在女主人公的上班路上设计这段镜头,利用人流和车辆完成遮罩转场,合乎逻辑又不着痕迹。
下一张戏,便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办公室,通过毒舌主编的刮目相看再次强调安迪身上的变化。
看,整场戏连一句台词都没有,但每个观众都能心领神会导演的意图。
这就是镜头语言的魅力所在。
类似的镜头运用还有国剧《尘封十三载》。
陈建斌饰演的刑警卫峥嵘,一直没有侦破一桩杀人案,为此离开一线,这桩案子也成了压在他心里的一块大石,一压就是十三年。
如何体现时间流逝?
很多导演也许会选择直接黑屏,屏幕上显示几个大字:XX年后。
而这部剧是这样处理的——
先拍了卫峥嵘上缆车的画面,
再让镜头跟随着主人公的视线望向窗外,
镜头外,江边的景色不断变幻。
当镜头再次回到缆车上的时候,已经是十三年后的卫峥嵘。
为这部悬疑剧增添了一丝时代质感。
好的镜头语言,不仅彰显着导演的叙事技巧,更是主创团队审美的集中体现,进而成为一部剧的标识。
有多少人提到《步步惊心》,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下面这个旋转镜头↓
这场戏也正是《步步惊心》核心立意的浓缩。
不同于其他的穿越剧,《步步惊心》表面上重在言情和宫斗,实则讲的是一个具有现代人思维的女性穿越到古代后,如何被封建皇权压迫剥削。
所以尽管《步步惊心》中也有一女对N男的玛丽苏情节,但底色是悲凉伤感的。若曦从初入宫廷到在此处度过半生,生命力逐渐枯萎直至被完全吞没。
旋转镜头这一幕发生在二废太子之后,十三阿哥被幽禁,八阿哥被冷落,朝堂重新形成了四阿哥和十四阿哥鼎立的局面。
跟若曦刚穿越时所有人都其乐融融的时光相比,此时的紫禁城已经发生巨变。而若曦知道所有人的结局,却唯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
因此这个镜头从一开始就是切远景,用紫禁城的“大”来衬托若曦的“小”,
仰拍+慢放,则是让观众更好地代入到若曦视角,感受到置身权力斗争漩涡中的无力感,此刻的台词也在点题。
这场戏之后,就是若兰找若曦讨论她的婚事,皇上把若曦指婚给十四阿哥,若曦拒婚被惩罚到辛者库。
所以内心独白这场戏,已经是导演在暗示观众,接下来若曦的命运将发生重大转折。
当年于正的《宫》和《步步惊心》前后脚播出,都是清穿题材,都红极一时。可这么多年过去,究竟哪部剧是方方面面经得起检验的良心制作,时间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近些年镜头语言独树一帜的, 则不得不提导演辛爽。
《隐秘的角落》打响了迷雾剧场,《漫长的季节》成为了今年的最高分国剧。
这两部剧的镜头对大多数国剧来说都算降维打击。
值得说道的有很多,举两个最让人惊艳的例子。
《隐秘的角落》第6集,小孩组三人在旧船上谈心,
月光洒在海面上,船划过月光,朝着月亮驶去。
这一刻纯真、美好,如梦似幻。导演用无比浪漫的手法临摹了一个孩童想象中的奇幻世界。
背景音乐童谣《小白船》也是应景的。
但下一秒镜头拉远,云雾飘过,场景转换为了另一处的海面,而海上漂浮着张东升妻子的尸体。
歌词还刚好唱到了“飘呀飘呀~飘向西天~”
前一刻的美好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杀人案的惊悚氛围。
而有了上个镜头的对比,观众在这一刻感受到的冲击力是成倍增长的。
导演对镜头调度的把控,可见一斑。
到了《漫长的季节》里,导演处理这类情节的功力更臻娴熟。
剧中三条时间线,分别是1997年、1998年和2016年,分别是碎尸案前情、碎尸案发生之后和重新开始调查碎尸案。
原本很容易干扰观众看剧体验的交叉叙事,因为导演独特的拍摄手法而丝毫不显凌乱。
第三集的最后,王阳和沈默的感情有了进展,兴冲冲的回家梳洗打扮,对着镜子臭美。然后俯身冲洗,镜头短暂停留在镜子上。等到王阳再抬头的时候,画面的色调由暖转冷,而镜子里的王阳不再是刚才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他颤抖、迷茫,失魂落魄。
无需其他多余的画面信息,观众已然明了现在是1998年,碎尸案发生之后。
这种强烈的对比,更易使人感受到命运之无常。
类似的“镜子转场”,在电影中经常出现。
当然,每一个“神级转场”的背后,是主创团队创作精神的体现。
正在热映的《芭比》,电影中在芭比乐园和现实世界之间穿越的场景,看起来非常梦幻,
但其实是用真正的道具布景而成的。
网友锐评:电影工业变电影手工业。
还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影视剧转场镜头,评论区提名!
喜欢本文,别忘记点个“在看”支持一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