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网讯(安心 记者 唐千惠)近日,西南油气田公司4099个站场(含功能节点)、2.3万公里管道“主数据”完成导入存储,标志着该公司的西南区域湖首个专业数据成功入湖。


(资料图片)

至此,西南油气田公司管道和场站基础数据“一本台账、一套标准、一套系统”新格局形成,结束了标准难以统一、业务难以协同,数据难以共享的历史,实现重点气藏的气藏、井筒、地面数据的线上管理。

专业数据首“入湖”,为西南油气田公司实现“数据全共享、业务全协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为何要建“数据湖”?

记者从西南油气田公司通信与信息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信通中心)获悉,近年来,随着西南油气田公司数字化转型的逐步深入,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需求愈加频繁,而由于早期系统分散建设,数据割裂,且标准不一,导致了同一主数据在各系统中存在冲突,无法形成跨业务的数据关联。

如何做好数据整合、数据治理,发挥数据价值,形成勘探与开发、地质与工程、生产与销售的有机串联,成为公司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挑战。

散落的海量数据怎么搜集归纳?

让数据资源真正变成数据资产的第一步,是将散落在各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并存储起来。去年4月,根据西南油气田公司统一部署,信通中心启动数据治理工作,首要任务就是搜集归纳主数据。

主数据是各类业务数据共享的基础,是数据建设和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涉及井、场站、管道三类数据。“首先我们对公司8套勘探开发重点系统开展主数据反演,对数据进行了去重、清洗,形成了井、管道、场站全集清单。”项目组信通中心技术人员陈柯宇介绍道。在此基础上,形成井8项属性、管道20项属性、场站7项属性标准。在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集中办公、远程协同等方式,信通中心汇同公司下属多家生产、科研单位进行数据补充和修订工作,首次形成了井、管道、场站主数据权威历史数据清单。该清单涵盖场站4099个1万余条数据、管道2.3万公里6万余条数据、井8200口7万余条数据。

“金数据”各就各位,数据湖百川归海。通过区域湖的贴源层、治理层、共享层、应用层,数据将依次完成主数据关联、唯一性和规范性质检等入湖步骤,并按照数据专业、数据结构进行分类存储。

信通中心数据中心主任官庆介绍道:“数据湖是一个包容性强的存储空间,可对接oracle、pg等多种异构数据库。同时还可以无缝对接多种计算分析平台,根据业务场景不同,对数据湖中存储的数据进行主题式的数据处理与服务,从而打破孤岛,挖掘业务价值。”据介绍,与传统存储空间不同的是,数据湖具备结构化、非结构化、时序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存储能力,“入湖”后的数据,任由各种平台“调兵遣将”,离线分析、实时分析、交互式分析,多种场景均可适用。数据孤岛问题迎刃而解。

“金数据”价值怎么"变现”?

存储好的数据得到妥善管理后,如何被“用好”,真正发挥出数据的价值,是实现数据“变现”的关键一步。

记者了解到,西南油气田公司通过在区域湖上建立数据资源目录,让业务人员能够更快、更准确的找到湖里的数据,通过发起数据订单,区域湖可快速根据订单组装好主题数据包提供给用户,促进现数据资源到资产的转变。

下一步,西南油气田公司还将持续推进主数据的治理和入湖工作,通过以主数据为核心,串联勘探开发等业务数据,实现数据的关联存储和共享,真正发挥“金数据”价值。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