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自2018年仁济医院托管大场医院以来,仁济医院宝山分院积极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和医联体建设,辐射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为确保紧密型医联体服务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今年,仁济宝山分院进一步加强与周边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定期安排仁济专家到社区坐诊、提前预约,实现了患者不出区就能享受三级医院医疗服务。

家住宝山顾村的黄先生今年68岁,本次有心悸伴活动后气急半月,爬上两楼就会气喘吁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得知家门口的医院就有三甲医院的主任坐诊,3月29日便前往菊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到了来自仁济医院心内科医生、仁济宝山分院心内科执行主任黄剑锋。黄主任经过仔细询问,了解到患者有着近20年的高血压病,近9年间先后3次发生脑梗塞,3年前发生过一次阵发性房颤,服药一直不规律。门诊急查心电图提示快速型房颤。为更好地治疗,黄主任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好床位,当日便安排患者收治入仁济医院宝山分院心内科。

多日的房颤持续发作是引起黄先生不适症状的“罪魁祸首”,房颤最主要的并发症中包括心力衰竭和脑栓塞,解决房颤问题迫在眉睫。房颤的治疗目标是恢复窦性心律和预防栓塞事件的发生。经过前期的治疗,患者心衰症状改善,心室率得以控制,但心脏节律仍然为房颤。临床评估CHA2DS2-VASC评分6分,HAS-BLED评分5分,是一个同时存在高血栓栓塞和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在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评估患者的适应症,进行术前讨论,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考虑到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为减少麻醉意外风险,增加手术耐受程度,最终决定在局部麻醉下实施“ICE指导下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技术。

经过前期的充足准备,在仁济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卜军教授、仁济医院心内科医生王新华教授、仁济医院心超室主任乔志卿教授和黄剑锋教授团队共同合作下手术成功实施。在心腔内超声(ICE)和CARTO3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团队无缝衔接,完美配合顺利开展了“一站式”手术。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下,术后第一天就能下床走动,各项生命体征保持良好,患者表示无明显不适,身体状况恢复至以前。

随着仁济-大场医联体合作密度增强,通过“仁济所能”精准对接“大场所需”,培育院级重点专科7个,成功申报6项区重点专科,总手术量增长200%,三四级手术增长14倍,医疗业务收入同比上升80%。仁济宝山分院建立内镜、血透、卒中、胸痛、静配“五大中心”,有效增强医院抢救危重症患者的综合能力。通过总院医疗资源下沉,医疗新技术、新项目不断开展,新增神经血管介入、连续性肾脏替代、四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等14项专项技术,实现了多个“第一例”,更好地满足了辖区内居民们健康需求。

通讯员 蒋澄 韩琳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