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从“0”到“500公里+”,重庆轨道交通的发展给数百万市民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便利。为充分展示我市轨道交通发展成果,重庆晚报携手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面向社会开展了“穿越时光的轨道交通”主题征文活动。参与者通过作品讲述重庆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品质服务、乘坐感受、沿途风光以及看到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语言,讲出了许多“穿越时光的轨道交通”的故事。

轨道深情一线牵


【资料图】

作者:陈显明

人生在世,总会与人与物与事结下缘分。缘分的深浅、浓厚、真假、长短,与结缘的“介质”密不可分。我这一生中,与人的结缘,就与交通的阻隔、顺畅联系在一起。昔日交通不便,分分合合,感情薄,缘分浅,伤感多,遗恨浓,痛感深;当下轨道便捷,聚散便捷,交流紧密,顾望频,情谊厚,帮扶多,友谊长,乡音重。

扩大的重庆城区,南北有歌乐山、缙云山、铜锣山横亘,中间有长江嘉陵江及众多次级河流阻隔,历史上的交通靠纵横的石板大道承载。人们出行是真正的爬山涉水,苦不堪言。近代以来,就是宽的、窄的、弯的、直的公路通了,出行也困难。轨道交通便捷后,人们才消除了行走难担忧。

三十多年前,我在巴县青木关工作,结识了一些文友,我们一起切磋写作甘苦,一起喝酒读书,争辩得面红耳赤,好不痛快。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调到五十里外的鱼洞,虽然同在一县,但那时从鱼洞到青木关,赶公交车要绕过石板坡长江大桥,要爬歌乐山,下金刚坡,行程需要半天,很不方便。文友们开展活动,我就很少参加了。转眼到了2012年12月,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沙坪坝至大学城段开通试运营,到青木关方便了,且乘轨交,不堵车,不颠簸,很舒适。于是,文学社开展的大小活动,我都参加,再次享受着文友间的真诚与坦荡!因此,特别感谢轨道交通让我重温了昔日的友情,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

我的父母兄妹,生活在重庆东北部。过去看望他们,节假日相聚,都要转几次车,沿途经受拥挤上车、堵车的考验。那年,我抱着女儿回老家,是好心人抱着女儿从车窗塞进去的。沿途我一手抱女儿,一手拉扶手,一路推推攘攘,女儿一路哭啼,行程下来,一边心里咒骂着公交的缓慢拥挤,一边诓着孩子不哭,身心十分疲惫!因此,我就少回老家。兄弟姐妹们不理解,埋怨我不讲亲情,母亲甚至骂我“忘恩负义!”一次,侄儿结婚,三请四迎,要我无论多忙都要参加婚礼。我以赶车难为由,只寄去三百元钱,人没有回去。后来嫂子见到我,脸黑转了,说:“三百块钱,值多少仁义?我们没钱?告诉你老五,我们的生意,一个月找的钱,比你一年还多!”我尴尬极了,百口莫辩,吞下了酸涩亲情的苦果!单轨3号线通车后,从鱼洞到渝北,始发站上车,终点站下车,还可以在车上或静静看书,或闭目养神,“伸脚”就到了。我不仅节假日一次不落地回老家,就是周末,一高兴,先打个电话,然后就乘轨道回去吃侄男侄女们自酿的咂酒,香味浓烈的腊肉,软绵细嫩的豆花,新鲜脆嫩的时蔬。其乐融融,其情香醇。时时能享受到纯厚的家庭温情,谁不感谢轨道交通的襄助呢!

有了轨道交通,更让老年人享受晚年的幸福。过去,老年人怕挤车,怕堵车,怕颠簸,不敢轻易出门。我的邻居老黄,老两口过去在川剧院工作,喜欢热闹,但退休后二十年间,每年除了春节回老家祭祖外,平时是很难出门。有了轨道交通,老年人三五一群,背着花花绿绿的小包,揣上老年卡,乘坐轨道交通到公园跳坝坝舞,到市场选时新服装,到风景区赏景游乐。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上午十点钟左右,许多车厢成了老年人的包厢了。就说老黄夫妇吧,我多次在单轨3号线上看到他们的身影。一问,就是到某某小区参加川剧清唱!参加老年合唱团演出!得意洋洋,喜气洋洋!轨道交通消除了几多老年人困守在住所的寂寞,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减少了多少烦恼,享受到老有所乐。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关键词: